5月8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和公报有关情况。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主持发布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应急管理部综合减灾和改革协调司司长吕红频、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负责人尚全民、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梁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司长樊华、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教授汪明等有关负责人参加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汪明作为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组组长,就本次普查国、省、市、县四级6大类自然灾害和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中如何强化国家和地方、综合和单一灾害种类的技术统筹工作,以及成果质量审核工作开展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汪明介绍,普查评估与区划工作涉及部门多、技术流程长,成果类型多,整体技术性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需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统筹。国务院普查办从技术方法统一性、工作流程规范性、各级各类成果一致性等方面出发,加强国家和地方、综合和单灾种的技术统筹。一是统筹技术体系,研制了单灾种评估区划类技术规范34项、综合评估区划类技术规范27项,实现了在统一的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下的分灾种和综合风险评估。二是统筹技术指导和把关,强化行业部门间协同、国家和地方协同,组建了国家、省两级技术组,其中,省级技术组由来自633个部门和单位的924名专家组成,承担省、市、县三级技术指导和成果把关工作。三是统筹培训考核,编制出版了评估与区划系列培训教材16部,组织开展了12期全国综合评估与区划业务培训考核,实现了骨干人员的持证上岗。四是统筹工作进度,“边试点、边完善”,打造省市县评估与区划技术样板,由点到面分步推进,边评边用,确保成果的可用性和科学性。
汪明强调,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国务院普查办高度重视评估与区划成果质量审核工作,建立了“谁评估、谁质检、谁负责”原则。一是压实审核职责,建立了评估与区划成果质量控制体系,压实行业部门专业审核、普查办综合性审核职责。二是制定审核技术规范和成果质量管控办法,规范质检审核流程。通过质检软件审核成果的规范性和完整性,通过国省两级普查办组织专家保证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强化全流程质控,各级成果需得到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的认可,按照“实施单位自检、行业技术审查、行业部门审核,省普查办综合性审核,地方政府审定、国普办抽检”的流程进行审核,确保全流程质量控制到位。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的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重大的国力国情调查。自2020年5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强化组织协调,积极承担并高质完成了本次普查多项任务。汪明担任国普办评估组组长,带领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部等单位组成的评估组核心团队全面全过程技术支撑了本次普查评估与区划工作,团队多次受到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表扬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