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yd12399云顶集团» 资讯» yd12399云顶集团» 北师大历史学院举办 “当代中国史研究京师论坛——2020年年会”

北师大历史学院举办 “当代中国史研究京师论坛——2020年年会”

12月5日至6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举办“当代中国史研究京师论坛——2020年年会”,论坛主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此次论坛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研究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辉煌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探讨历史规律。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1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12月5日上午,论坛在京师学堂开幕。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主任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何毅亭,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兴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皓先后致辞。


20201208160741375695602253.jpg 


董奇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历史学科建设方面丰厚的学术积淀和优良传统,著名历史学家王桧林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北师大现当代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指出,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学科的重要论述,围绕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需要,扎实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历史学专门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了北师大力量。他希望历史学院勇担使命,把握机遇,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突出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推动历史学科的创新、融合与发展。

 

 20201209160747933787906705.jpg

 

何毅亭肯定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此次论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四史”学习和教育走向深入的重要举措。他从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明理几个角度深刻指出,学习和研究“四史”具有极不寻常的重大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毅亭强调,新中国史的研究要坚持三点原则:第一,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第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主线;第三,应当着力研究改革开放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坚持历史研究中的唯物主义史观,从长时段来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不被细小所迷惑,不被碎片所遮蔽,这是“四史”研究中的基本要求。最后,他提出,当今中国,在物质层面不断为人类做出大贡献,如何在思想上、理论上、学术上做出同等重要的贡献,是中国思想界、理论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历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要肩负起时代使命,承担起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引领世界的时代重任。


 20201209160747937229803584.jpg


王炳林回顾了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历史的思想,强调高校贯彻“四史”学习,要抓住重点。关于中国共产党史的学习要突出革命英雄的主题,新中国史的学习要突出复兴的主题,改革开放史的学习要突出创新的主题,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要突出信仰的主题。在“四史”学习中,应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主体脉络,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建设经验,是学习“四史”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


20201209160747939233702304.jpg


黄兴涛充分肯定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史学科的深厚学术底蕴及重要学术贡献。他指出,北师大历史学院的中国现代史学科,在国内最早编撰中国当代史教材、并出版了系列教材教辅,这是探索当代中国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创造。他认为,当代中国史研究与现实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学者的研究热情,研究成果也容易受到社会的较大关注,因而研究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同时,中国当代史的研究也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强烈的现实关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方法自觉,也需要清醒的历史理性,应当努力将两者高水平地结合起来,真正将历史研究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20201209160747943542908829.jpg

 

张皓表示,学习和研究“四史”,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理论与学术意义。研究“四史”既有学科发展需要,也有政治和社会需要,是当下和未来重要的学术增长点,在学科竞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将努力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各项工作,将老一辈学者的爱国精神、学术思想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这是晚辈后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01209160749025959908652.jpg


随后,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的论坛主题,王炳林教授、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郑谦、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汉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主任李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张太原,分别作题为《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研读党史<二卷>的几点体会》《从职工保险到全民保险:当代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考察》《以五年规划引领发展是我国的制度特色和制度优势》《理想追求和历史变动中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构建及终止》的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分会场主题多元,讨论热烈。


分会场一主题为“当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张济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翁有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苏泽龙、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海荣等18位学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评论人张太原认为,研究历史最主要是揭示历史规律,展现历史潮流,既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存在与感受,通过小人物呈现大历史,也要从大历史来看小人物。无论研究主题是什么,都要提升历史研究的视野,丰富历史研究的面向。


1607478790318068451.png


分会场二主题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对外关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元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副主任唐仕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副主任李扬、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志明等18位学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副总编辑李红岩指出,历史研究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历史研究可以关注微观问题和历史细节,但是要“以小见大”,历史学家的内心要有宏大叙事,要有基本的家国情怀。 


1607478800057010476.png


分会场三主题为“当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有威、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主任郭辉、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建军、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洪森等16位学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


1607478815316089310.png


分会场四主题为“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与女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王瑞芳、合肥学院校长吴春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小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凛然等17位学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


1607478826752081272.png


在博士生专场中,来自八所高校的10位博士生报告了自己的论文。这些论文论题新颖、材料扎实、新见叠出,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史研究蓬勃发展的趋势。


1607478838484079910.png


12月6日,朱汉国教授主持了圆桌讨论暨论坛闭幕式。《中国社会科学》副总编辑李红岩、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元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齐春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苏泽龙担任引言人,围绕会议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阐述自己的理解。李红岩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主题,认为对研究者深刻理解“四史”学习的重要性具有重大意义,并指出,以新中国史研究为核心,将“四史”研究融会贯通予以综合学习和思考,将是未来研究“四史”的重要路径。王元周强调,中国当代史的档案资料丰富,未来的研究前景光明。齐春风指出,中国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关怀,要认真抓住新中国建设发展史中的重大历史转折点、关键点和标志性事件。苏泽龙从中国当代民间资料的收集整理角度,介绍了研究与使用集体化时期的农村档案资料的经验。


1607478853463034724.png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中,与会专家汇报研究心得,倾听同仁们的点评意见,分享了新观点、新材料、新视角的多元治学研究经验,就如何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总结,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本次论坛做出了历史观、方法论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提升和总结。

TOP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