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yd12399云顶集团» 资讯» yd12399云顶集团» 纵论普通高中变革之道,引领中国教育未来之路

纵论普通高中变革之道,引领中国教育未来之路


导语:

为了推动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经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教育研究中心提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策划启动“高中教育创新发展·校长论坛”,并得到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提供的学术支持。

校长论坛旨在邀请具有丰富办学经验、对高中教育有深度思考、能够为国家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的知名校长分享智慧。同时也会邀请在高中教育改革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为主访专家与校长和参与者进行深度对话,探讨高中教育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途径策略,畅想高中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愿景。

高中教育创新发展·校长论坛于6月13日首场开坛成功,第一期的论坛活动共有6场,在隔周周六14:30-17:00举行,期待您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

 

高中教育是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提升高中教育的质量对于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面向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值得我们追问与思考高中教育如何适应未来,探索高中教育的变革之道和我国教育的未来之路是重要的时代命题。

613日,“高中教育创新发展·校长论坛”开坛仪式暨第一场论坛在ClassIn和抖音平台同步直播。我国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会长高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光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珠海校区教务长、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院长郑国民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本中,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特约国家督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助理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磊教授等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魏锐主持。除北师大在校师范生和研究生之外,还有来自北京、广东、江苏、河北、山西、福建、贵州、山东、浙江、河南、湖北、甘肃、甘肃等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领导、校长、教师、教研员、在读学生等共7200多人线上参与了本次活动直播;至6月15日中午,又有超过1600人观看了视频回放;共计8837人参与。

 

图片12.png

 

 

顾明远: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出人才,但用考试的方式拔尖是无法出人才的

会议,我国著名教育家、本次校长论坛的总顾问顾明远先生致开坛词。顾先生在致辞中说到:“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出人才,但用考试的方式拔尖是无法出人才的。”育人方式的改革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在五育并举中在首位,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修养;其次,顾先生指出,当下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多样化、可选择、个性化再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和开放的心态。顾先生认为:“学习是一个集体成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上应互相帮助、互相成长,但应试教育却扭曲了孩子的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最后,要把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顾先生提到:“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很多学生们没有专业的志向,不知兴趣所在,最后高考中学生以分数或者家长的意愿进行报考,导致未来发展受限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应该在高中阶段多开设选修课,鼓励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图片13.png

 

 

王本中: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育人才

王本中校长做了题为《对高中教育育人价值及发展模式的再思考》的主讲发言。首先,王校长谈及自己对高中教育育人价值的基本认知:第一,高中教育是形成学生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形成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黄金时期第二,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第三,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基础性+多样性”的课程体系及体制机制保障系统。王校长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要有兴趣,在初中阶段要有志趣,高中阶段要有志向。虽然高中教育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逐步得到发展,但事实上,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很好地实现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基础性+多样性”的课程体系及体制机制保障系统的落实也很不到位

其次,王校长谈到自己对高中教育发展模式基本定位的理解:第一,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这里多样化发展的内容指的是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及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第二,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拘一格育人才。第三,树立系统培养观念。要推进小、中、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探索学校之间、校企之间、校研之间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构建贯通培养+联合培养的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新通道。

最后,王校长分享了他在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四十年探索,包括创办理科实验班,培养理科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教育信息化的开拓。以及创办我国第一所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中加学校的二十年创新。在北京中加学校,面对绝大部分是“被中国中考制度淘汰的孩子”,学校在三个方面做出了突破:第一,在办学理念进行突破。明确提出“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门课程,多一个平台”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操作原则,把激活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独立追求、对人生道路的自主选择、对服务社会的自我定位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其中包括不叫学生“差生”,尊重孩子的个性,不因分数的差距而忽视他们的潜能等。第二,在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突破。在北京中加学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员工、学生共处一体,文化、理念的冲突格外尖锐、激烈。学校领导核心必须清醒地、冷静地学会在理念的撞击中思考,在文化的冲突中学习,在现实的矛盾中选择。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博大的胸怀择善而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才是生存、发展之道。第三,在课程体系结构进行突破。北京中加学校教育制度的设计中最具特色、最具启发性的是独特的基于“基础分流”及“学分认证”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课程设计。

图片14.png

 

 

吴颖民: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是更好教育的主要特征

吴颖民校长从宏观角度出发做了题为《中国高中教育的未来畅想》的主讲报告。首先,吴校长讲述了对我国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认识。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教育的最后学段,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了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以及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的目标。其中提到的多样化既包括高中教育类型的多样化,又包括普通高中当中的多样化、有特色地发展。

其次,吴校长谈及高中教育全面普及之后的应有形态。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全面的、高水平的普及指日可待。当今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解决“有书读”“有学上”问题,而是解决“读好书”“上好学”问题。于是,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成为了更好教育的主要特征。因此,吴校长认为在努力促进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一方面应加快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发展,使高中教育有更多选择;另一方面应努力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强化优势领域,凸显办学特色,改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缺少个性的局面。

之后,吴校长分析了阻碍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国家就提出了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改革方向,主要内容是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比重大致相同,试办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但迄今为止,我国普通高中数量占高中总数过半,其次是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工学校等职业类高中,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数量较少。归因主要以下五方面:第一,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规格人才需求的回应缓慢,结构调整困难重重;第二,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存在的片面政绩观;第三,家庭育儿观中的名校情结;第四,企业用人问题上的唯学历论;第五,传统文化中鄙薄技术劳动的倾向。

最后,吴校长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于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若干思考,其中包括对高中教育改革的期待和建议。第一,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对“更好的教育”需求的内涵;第二,教育供给体系的链条从单一向多样发展,是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然趋势;第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选择)教育的目的性发生变化,聚焦兴趣爱好,满足个性化特长发展的价值取向增强;第四,在市场经济、法制环境条件下,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发生变化。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倾向会收敛,按岗位胜任力选用人才会更为普遍,从而引导求学方向的多元化;第五,加快高中多样化发展(包括高中类型多样化和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是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和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第六,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转折的“节骨眼”,老师是否引导学生对于自己、高校、社会……进行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老师们将太多的精力聚焦到大学考什么、怎么考而忽视了高中教育的职责;第七,推动高中教育结构调整、特色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是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

图片8.png 

专家校长同台论道,探讨高中教育如何爬坡过坎闯出高中教育新未来

听过两位校长的精彩发言后,两位校长与两位专访嘉宾进行了对话提问环节。四位专家就当前高中教育改革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如学生功利性选择、考试评价改革亟待突破、赋予高中校长的办学自主权不足、如何增加办学活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会上专家们金句频出,很多职前职后教师纷纷留言表示嘉宾们的精彩发言让他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图片9.png

刘坚教授在与两位校长深度对话中指出,新时代呼唤高中教育要具有更高质量更强品质中央高度重视高中教育发展,但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当前高中阶段“重视全面有余,重视个性不足”的现象非常突出,学生高中阶段如何明确志向也是值得深思的话题。此外,高中阶段仍然存在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不够、学生探究自主性不够、考试评价改革亟待突破等问题。

王本中校长回应到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公平和质量真正做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基本条件就是学校的办学活力”,当前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面临着限制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活力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王校长呼吁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可能的空间里突破,做好“微创新”,甚至只是举办一次班级活动,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可能是释放微创新”的一个突破口。

吴颖民校长也回应到,中央政策落实实处的做法必须是拿出真正的改革举措,不仅要拨款、要投入,还要给出具体的鼓励的、试行的改革政策。对高中阶段的“基础”,应该是培养高中学生的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培养学生的专业志向及成长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对于校长来说,“自主权是一把金钥匙”“没有自主权就没有创造性,长期以往会限制和固化校长的想法”,而扩大自主权,可以解决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系列问题。

王磊教授就这一话题向两位校长进一步深度提问,“校长特别需要的自主权是什么?”“校长是否也应该给老师足够的自主权?老师是否也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学校的办学活力不足,学生的学习活力也没有被激发,并向王本中校长提问,“让您再建立一所学校,您会选择建立怎么样的学校?”

王本中校长回应到,放权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尊重和倾听。他提到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导之有方”“师生关系就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并结合实验中学的学生担任校长助理、学代会、教代会的机制进行分享。他表示,如果有机会再建立一所学校,会建立“双语、双平台、双一流”的民办学校。

吴颖民校长提到,校长需要的自主权主要是人权、事权、财权。人权,要建立双向选择体制,在稳定性和流动性、安全感和危机感之间寻找适合教师永续流动的平衡点。事权,要在对学校进行监督的前提下,开放学校进行课程设置和学分认定的权利。财权,在规范的前提下,给予学校在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一定的自主权,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分享“提供学生自由空间”的经验,强调校长一定要尊重和理解教师、学生,尽量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

 

结束语:

高中教育创新发展·校长论坛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开放的、长期的教育论坛。讨论话题由宏观视角出发,逐渐聚焦微观方面,并深入专门领域,逐步深化探讨高中教育改革中的难题。高中教育改革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高中教育发展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两周之后的周六下午两点半,第一期第二场校长论坛我们不见不散!

 

 

 

 

 

回看链接:https://www.eeo.cn/live.php?lessonKey=7a3665382bbde0f4&from=timeline

 


TOP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