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计划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是“优师计划”的首倡者。2020年,北师大首设“志远计划”,为当年52个未摘帽国家级贫困县定向培养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2021年9月,来自13个中西部省份的400多名学生作为首批“优师计划”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接受师范教育培养。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2023年“优师计划”招生规模扩大至800人,并逐年扩大招生名额和招生范围,力争“十四五”期间覆盖全部脱贫县及中西部陆地边境县所在省份,同时通过“强师工程”全方位支撑“优师计划”。
政策指引:形成合作共同体
2022年9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对“优师计划”师范生的职前、职后培养提出了新的全面要求,明确了深化协同机制支持终身发展,整合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资源,跟踪支持职后发展,加强教师职前职后贯通衔接,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的新理念。
这一要求对高等师范院校中承载职后培养培训功能的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单位提出了新要求:要提高站位,主动融入“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培养体系中,在师范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发挥更主动、更积极、更全面的作用;同时,以“优师计划”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为抓手,推进师范院校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深化教师培训改革,助力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模式。
同时,“服务职后”也应成为职前教育的担当。作为师范院校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通过“国培计划”等项目,累计培训教师、校长、园长70余万人次。在不少培训项目中,学员在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接受一部分通识培训和跨学科学习,又进入各学院接受专业熏陶,既有理论导师又有实践导师,还有在校生担任学伴。这是北师大社会服务“前店后厂”协作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北师大优势学科力量服务职后教育的典型案例。在“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中,更是充分体现了职前职后合作协同的理念。
反哺职前:职后培训的使命
针对过去师范生教育实践普遍集中在当地中小学尤其是城市优质校的情况,《通知》强调要强化“优师计划”师范生对国情、省情和乡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建强乡村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返乡社会实践活动,注重优秀乡村教师等的榜样引领,并特别提出要实行覆盖城乡两种教学环境的“双实践”制度:以县域以上优质中小学校教育实践为主,着重体验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安排一定学时到欠发达地区薄弱中小学校,了解乡村教育现状、特点与规律。
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作为北师大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开展教师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持续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欠发达地区教育帮扶、服务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积累了一系列教师教育案例和资源。
利用在长期实施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积累的丰富学员资源,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长期支持学校师范生培养中的“教育名家大讲堂”等第二课堂建设,并从中优选中西部和乡村一线教师代表,支持师范生培养和“启航计划”岗前培训。2021—2022连续两年的6月22日,由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联合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举办的北师大“启航计划”赴基层任教毕业生岗前公益培训,并向全校师范生直播。除了知名专家的分享外,来自一线的七八位主讲教师都是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自己所培训学员中的佼佼者。他们中有数十年坚守东部海岛的班主任,也有正在四川大凉山和云南怒江州支教的教师,有来自贵州遵义的教坛新秀,也有来自内蒙古和新疆基层一线的教学名师。这些优秀乡村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感人故事,打动和感染了在场的“启航计划”毕业生,也给尚在培养进程中的“优师计划”师范生上了难忘的一课。
利用自身与区域教育管理部门长期合作中形成的良好互动关系,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遴选合作关系融洽、中西部教育特点典型的县域和学校作为实践基地,帮助“优师计划”师范生建立自己的乡村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以珠海校区作为“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形成了由未来教育学院专业引领、乐育和弘文两大书院育人支撑的“学院+书院”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和培养机制。2022年暑期,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以中西部县域的教师培训和区域教育合作为抓手,积极对接乐育书院和未来教育学院,组织了12支师范生队伍暑期教育实践活动,安排近300名师范生奔赴云南、贵州、新疆、四川、山西等中西部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一方面,学生在当地的实践过程中,对国情、省情和乡土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锻炼了教学技能,坚定了从教初心;另一方面,学生在导师带领下开展的扎实调研活动和教育服务工作,尤其是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人工智能运用等方面的活力和优势,也对当地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思路带来启发。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在“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协同职前培养单位和职后培训单位共同开展的创新尝试。
系统观念:职前职后贯通一体
面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经历了办学条件和教育硬件快速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需求越发迫切与当地教师素质提升相对滞后的矛盾,北京师范大学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探索实施“强师工程”,首倡提出并积极落实“优师计划”和“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主动推出“启航计划”、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诊断计划、“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形成从师范生招生、培养、输送到教师职后支持、教育质量监测和奖励的全流程、闭环式、系统性的改革举措,为解决中国基础教育问题提供北师大方案。
在“强师工程”的系统闭环中,教师教育和教育的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发展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相互贯通的。受到“强师工程”的启发,基于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主责在县级的情况,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总结过往教师培训校地合作经验,在“强师工程”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大框架之下,首倡提出“百县千校万师计划”(简称“百千万计划”)。该计划旨在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协同职前培养、选拔输送、监测评估和职后培训等环节,在“十四五”期间,拟携手地方遴选共建100个“强师工程”项目县,携手1000所打造立足乡土、特色突出的项目校,培育数以万计的“四有”好老师。
“百千万计划”以教师职后发展和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优质校打造等为中心,同时将师范生教育实践、毕业校友终身发展、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师范教育协同提质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进来,建有“京师学子县域综合服务站”“县域教育京师论坛”等项目,是一个融通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互学互鉴、共建共享的开放平台。
对于“优师计划”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北师大秉持“扶上马,送一程,服务终身”的理念,为师范生提供了融培养培训于一体的发展路径。除了按照统一要求,能够免试招收公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外,北京师范大学还面向“启航计划”校友开展了职后培训活动。“启航计划”是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的“输送”环节,是在学校加入“优师计划”前业已开展的一项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县域尤其是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一线任教的就业引导政策。为了跟进“启航计划”入选校友的职后培训和能力提升,2021年和2022年,学校面向他们开展了历时数月的职后培训活动,培训涵盖师德师风、课堂教学实践、教研水平提升、班主任能力胜任等主题,对参与“启航计划”的校友进行个性化指导。
此外,“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后可申请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基础教育教师在职培训项目,共享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在线教育资源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相继推出“强师在线”“强师讲坛”等公益学习平台。例如“百千万计划”强师讲坛以视频号为平台基于各类重要学习热点开展公益直播,如连续十几期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宣讲团成员深入解读二十大报告精神内涵。未来,这些公益平台将进一步汇集名师名校长资源,为“优师计划”师范生持续提供专业化、公益性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由于“优师计划”实行“省来县去”的机制,教师教育特别是“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尤其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将教师的个人职业成长融入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整体框架中统筹设计,把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贯通实施,打造一个职前、职后良性循环的闭环体系。未来,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将不断引入“双名计划”“学科领军教师”等培训资源,加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帮助“优师计划”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精通课题研究,为他们搭建职业成长阶梯,建立融学习、辐射、合作、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培养系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原文刊发于《中国教师报》2023年8月16日第13版;作者朱生营,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
原文链接: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23-08/16/content_62768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