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yd12399云顶集团» 资讯» 学术动态» [研讨]学生心理健康学术研讨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研讨]学生心理健康学术研讨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同时庆祝第25个“学生心理健康日”,5月25日下午,学生心理健康学术研讨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由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主办。参加活动的有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有关负责同志,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家和一线工作者以及学生代表。本次研讨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成果发布和两大主题分享。活动同时开放了线上直播,共有2万余人次线上观看。


活动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罗良主持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成果发布环节,学部党委书记、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乔志宏作了产品发布的报告。乔志宏在报告中表示,将心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和经济价值,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托重点项目研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发了一套体系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产品,包含心理危机多元动态评估工具和测评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心理健康数字干预课程群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规范与培训方案,覆盖测评、培训、干预和危机预防全链条。这些产品已部署上线,供有需要的大学生免费使用,也将应用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中,为更广泛的学生群体提供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罗良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作产品发布报告


在“护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家-校-医-社协同一体化”主题研讨中,共有6位嘉宾进行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林丹华主持该环节。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刘靖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识别、诊断与治疗》主题报告。她表示,社会各界需要高度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并介绍了ADHD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她指出,对ADHD的识别需要涉及科学研究、系统筛查、健康教育、父母和教师教育等多系统领域的合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沙莎作《儿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治疗》主题报告。她从神经生理、社会心理和心理动因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发生机制,并从精神科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层面介绍了针对NSSI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呼吁NSSI的干预方法要注重本土化、普遍化。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作《校家社协同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报告。她强调了家校社合作在解决心理问题低龄化和严重化挑战中的关键作用。她以全国性的校家社一体化成功实践模式为例,介绍了以相关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机构、医院等各方力量的工作模式,并指出该类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韩卓作《家庭情绪教养与儿童内外化行为问题》主题报告。她介绍了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与其心理健康问题、学业表现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强调家庭情绪教养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的影响,并从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情绪教养课程、对孩子压力源的敏感性、亲子互动活动等方面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相关建议。


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小春作《激活运动感知,强化心理动能》主题报告。她表示,研究发现,长期的运动所伴随的视听觉刺激(例如击球的声音或画面)能够促进脑功能的改善,从而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同时她呼吁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可综合循证研究数据建立各类最佳的运动干预方案,构建分级、分类干预体系。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英春作《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主题报告。她指出,关注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消极体验,能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此外,她提出要重视运动员的榜样示范、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比赛三个载体在传递运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强调家校医社的多方协同可以更好地让运动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林丹华主持


“护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家-校-医-社协同一体化”主题报告


在“AI+ 心理:心理关怀技术的新发展”主题中,共有2位嘉宾进行主题报告,5名嘉宾进行圆桌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骆方主持该环节。


在主题报告中,清华大学教授黄民烈作《心理大模型Emohaa》主题报告。他表示,现有的通用大模型在心理疗愈上表现不佳,基于此其团队开发了基于大语言模型基座、心理咨询过程与方法及机器心智理论的共情陪伴大模型Emohaa。Emohaa是一个以人为本的AI对话伙伴,以确认问题、提供支持和寻求支持三个阶段来显著改善使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此外,黄民烈教授还介绍了Emohaa的典型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及其未来发展形态。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风险诊疗特色学科负责人张天宏作《基于人工智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生物学快速筛查技术开发与应用》主题报告。针对现有青少年精神类疾病诊断方法受限的问题,他介绍了基于AI的生物筛查新技术的理论支撑和三种新方法,其中包括眼动轨迹追踪、脑电生理、烟酸皮肤反应,同时展示了基于AI的便携筛查工具在临床诊断与干预工作中的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骆方主持


“AI+ 心理:心理关怀技术的新发展”主题报告


圆桌对话中,5位嘉宾分别展示了不同的AI心理关怀产品,并分享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科大讯飞智慧心育研究院院长、智慧心育产品线总经理常雪亮介绍了AI 心理伙伴“小星”。她表示,“小星”AI心理伙伴的优势在于快速成长的基本助人能力、情感陪伴与知识供给,以及带给使用者更低的心理负担;同时她提出AI咨询师的最终形态究竟如何仍是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中心暨临床心理科主任黄薛冰介绍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发的 AI 心理服务机器人“北小六”。她表示,“北小六”兼具心理测评、心理宣教、专项训练等功能,有效缩短了专业人才培养成本,同时缓解了就医压力。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尚超介绍了“紫冬慧心”聊天机器人。他表示,“紫冬慧心”的主要特点是超出心理关怀范畴的日常化应用,巧妙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西湖心辰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醒辰介绍了“聊会小天”在线 AI 心理咨询产品。她表示,“聊会小天”掌握多种心理疗法,同时秉持着轻度化的定位以降低心理服务需求门槛,提供情绪疏导与实时陪伴,从而保障了其高度的易用性。


聆心智能模型负责人、心理产品总监肖锡尧展示了AI 心理伙伴Emohaa的应用。他表示,Emohaa可以无缝衔接朋辈支持与大模型的心理模型支持服务,包含情绪类、认知类、行为类和其他类在内的循证干预联系,形式更生动的新型心理测验和更准确的自杀自伤安全监测系统。


unpub_cafe99065cab4679b7e888afb6531af7.jpg

“AI+ 心理:心理关怀技术的新发展”圆桌对话


本次学术研讨活动,共同见证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品的发布,探讨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未来,全面了解了AI技术当前在心理关怀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一同探讨了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保障和提升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贡献了重要力量,共同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蓝图。


TOP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