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专家讲座“汉代社会的读书生活”在北师大举办。本次讲座是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合作举办的首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特邀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王子今主讲。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书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晨分别致辞。双方表示此次合作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讲座”是专家讲座模式的新探索,期望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更大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金滢坤教授主持讲座,他认为本系列讲座,对在新时代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王子今先生首先以《四民月令》为例,说明汉代社会已经具备了有教材、有组织的童蒙教育,并辨析了“小学”概念的变迁。随后,他通过分析任嘏、孔融、何晏、钟会等汉代神童故事,以及有关冯嫽、邓绥、班昭、蔡文姬等汉代知识女性的文献记载,强调汉代文化知识与道德教育并重,展现了汉代重视读书学习、崇尚奋发进取的社会风气。接下来,他介绍了汉代图书收藏与民间书籍流通的情况,讲解了石渠阁官方藏书和民间私人藏书情况,剖析了“槐市”与书肆对文化交流传播的贡献。最后,他对汉代社会的识字率进行了推测,认为汉代民间教育普及,识字率相当可观,汉代社会从皇帝到平民普遍具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并与当代教育进行了对照。
王子今先生的讲座深入全面,注重文献与考古结合,社会与思想并重,与会者收获颇多,启发极大。在互动环节,他解答了现场听众有关汉代是否存在共读现象、秦汉时期简帛作为书写载体对书籍阅读的影响等问题。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了解汉代社会的读书生活,能够为今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一定的历史启示。本次讲座以现场方式进行,来自北师大的二百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