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yd12399云顶集团» 资讯» 学术动态» [研讨]“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暨《改革》创刊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研讨]“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暨《改革》创刊3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12月9日,由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改革》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承办的“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暨《改革》创刊3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高校、政策研究机构和期刊杂志社等单位共计12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庆祝《改革》创刊35周年。



开幕式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研究部部长李建伟主持。在开幕式上,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改革》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刘嗣方在致辞中回顾《改革》创办历程,分享《改革》办刊经验,谋划《改革》发展愿景,阐明《改革》精神特质。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在视频致辞中提到,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十周年,还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因此本次会议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近年来,为响应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北京师范大学发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优势,积极开拓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政府管理学院聚焦乡村治理,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大规模实地调研,探究乡村振兴如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前已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今年年初,学校还创建了中华文化研究院丨京师书院,希望通过这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康震高度评价了《改革》取得的卓越成绩,希望北京师范大学与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加强合作,共建高水平学术共同体。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总编辑李军林在致辞中指出,《改革》的创办和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缩影。《改革》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已成长为中国经济学知名品牌期刊。他希望《改革》保持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考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改革》第五届学术委员会主任高培勇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应中国改革开放大潮而生,是伟大改革开放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改革》的发展历程中,学术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改革》在学术界和政策面的影响力稳步提升。《改革》学术委员会将为《改革》把脉定向,支持《改革》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在主旨演讲环节,高培勇以《宜以改革和政策双轮驱动经济恢复》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指出,就当前的经济背景而言,讨论改革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经济恢复,或者疫后经济恢复的特定背景。当前面临的疫后经济恢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恢复,它属于一种非典型的经济恢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非简单的平行关系,信心和预期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疫后经济恢复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所提出的举措或对策,都应围绕如何稳预期、强信心来展开。就此而言,我们所面临的选择是政策安排或改革行动。而政策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它至多只能起到一些辅助性的作用,根本的作用还是要依托于改革。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的障碍,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或加快经济恢复进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此,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给各类经营主体松绑,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预期;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深化分税制改革,允许各地有落实中央政策的地方变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激发地方之间你追我赶,竞相迸发竞争力;从体制机制安排上鼓励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投身科技和经济活动,在全社会形成重商、敬商,敬畏科学、敬畏人才的良好氛围。总之,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经济恢复进程,绝非把目标简单定位为回到疫情之前,而是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必须结合疫后经济恢复的新特点、新要求,以全新的理念、思想和战略实施与经济恢复进程相契合的精准式操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研究员作了题为《恢复和扩大消费要重点解决六大问题》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就当前而言,恢复和扩大消费,要重点解决好六大问题:理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解决无效投资挤压消费空间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城乡居民“不能”消费问题;减轻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负担,解决居民“不敢”消费问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压缩低收入群体,解决消费规模难扩大问题;提高供给体系的适配性,解决人们面对商品“不愿”消费的问题;打通消费市场的痛点堵点,解决居民“难以”消费的体制障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研究员以《经济学的改革:构建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提出,构建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要有独创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认真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推动经济学的改革。应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对以往的学术思想进行清理和反思,纠正“洋教条”和“洋八股”的片面性,把吸收外国经济理论与方法的有益成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基础上。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同时实现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占斌作了题为《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三个倍增”》的主旨报告。他指出,2035年要实现“三个倍增”,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倍增。实现“三个倍增”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力量,要充分认识“三对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要充分调动“三个积极性”,即民营经济、资本市场、领导干部的积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研究员以《全球工业发展与我国新型工业化》为题作了主旨演讲。她认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存在内需和外需同时有所下降、工业企业亏损面创十年新高、企业资金回流放慢、产能过剩抬头的问题,为此,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具体措施包括:出台财税金融激励性措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强对实体经济的要素投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将以循环经济和能源低碳转型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两个重要抓手;加大工业投资,既要锻长板也要补短板;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促进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国民共进”;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双循环”战略落到实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以《有效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快速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但总体上看,过去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机制尚未从根本上消除。有效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打破土地市场的城乡分割,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主旨演讲环节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教授主持。


下午设置了三个分论坛。分论坛一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柳学信教授主持;报告嘉宾围绕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影响效果和未来方向等维度进行了精彩分享。分论坛二以“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教授主持;报告嘉宾从农业发展、产业体系、服务业数字化、科技创新等维度探讨了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分论坛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学术期刊的使命责任”为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新视野》副主编马相东研究员主持,全国25家期刊的负责人介绍各自期刊宗旨和办刊经验,就如何推动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作了精彩的分享。


TOP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