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基础之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应看到,我国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绿色低碳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供给侧、需求侧都存在着一些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短板。
从供给侧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化石能源占比偏高,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大。受制于不够成熟的研发技术和较高的生产成本,市场上绿色低碳产品种类较少、价格较高,低碳供给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从需求侧来看,很多消费者在衣、食、住、行、游的日常生活中尚未形成健康、环保、适度的消费习惯,对于消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代际成本等问题还认识不足,绿色低碳消费意识比较薄弱。
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低碳转型的关键。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的鲜明特征。绿色低碳生产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减污降碳,还可通过增加绿色供给,为产业链绿色化和消费绿色化提供支撑。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生活方式绿色化会促使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以满足消费需求,倒逼生产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要更好地统筹生产生活方式的低碳转型,有效衔接供给侧和需求侧,提高社会的“绿色福利”。
扩大绿色生产。绿色生产依赖绿色技术创新,用低碳或零碳的绿色技术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走创新驱动之路,是提高绿色供给的治本之策。应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构建面向碳中和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应用,以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高耗能行业、培育孵化新兴产业,加快构建高效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有效扩大绿色供给。
提升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需要激发绿色消费理念、引导绿色消费行为,进而带动绿色消费规模和绿色消费结构的升级。其中,培育绿色消费理念是关键。要引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高环境认知能力,树立资源节约、低碳绿色、环保高效的价值取向。
完善绿色制度设计。绿色低碳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经济治理中的管理和服务作用。受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条件限制,碳减排工作整体仍侧重于供给侧的减碳。事实上,需求侧的碳排放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完善需求侧的碳减排政策设计势在必行。要加强统筹协调,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推动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减碳,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新路。
原文刊载于《经济日报》2022年11月8日第5版;作者韩晶,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原文链接:http://paper.ce.cn/pc/layout/202211/08/node_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