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yd12399云顶集团» 资讯» 学术动态» [讲座]《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教授讲解论文选题与学术创新

[讲座]《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教授讲解论文选题与学术创新

3月18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期刊主编面对面”系列讲座第二期在云端举办。本期邀请到《国际新闻界》主编、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刘海龙,他分享的题目是《论文选题与学术创新》。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周敏主持。




刘海龙强调,我们对期刊的选择首先要具有标准。对于论文写作来说,一本好的期刊能够给予更多、更有用的参考信息。在对所参考、所选择的期刊上,首先要明白,论文质量和期刊质量并不相关,但好的期刊的优质内容会比其他期刊更多些,避免我们盲目寻找。而对于期刊文章的冷门选题上,刘海龙老师认为关注量小的冷门选题的文章应该和所投的期刊主题、风格、内容结构相匹配。而对于较为综合的期刊的投放则要将冷门的选题和大家所关注的话题相联系,即小的领域联系大的话题。


在对学术期刊发表流程上,刘海龙认为,目前的审稿流程还是有待完善的。就目前的流程来说,《国际新闻界》分为了初分、匿名外审、栏目审稿、主编审稿以及责编修订。在刊物选稿过程中,选稿人会根据文章的主题、领域、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所投文章进行筛选,此外,每个刊物都有其不同的成文风格,因此,在进行文章投递的时候应把握好所投期刊的主题风格以帮助文章能够更顺利发表。在审稿时间上,对于文章内容的不同,审稿的周期也不尽相同,一篇文章的审稿周期一般为四个月至一年左右。因此,在现有的投稿流程中,编辑会根据文章投递的情况,在二到三周内给予作者能否进入下一步审稿流程的意见回复。作者在收到回复后即可选择等待审稿或是选择其它刊物进行文章投递。同时,刘海龙提到:“稿子被拒绝并不代表稿子不好,可能是它不符合这个刊物的风格,也许在投递其他刊物时就会被接纳,大家不必因为被拒稿而沮丧。”



而在匿名外审中,文章将会交由具有相关资历的优秀审稿人进行文章的审核,对文章提出意见批评等,随后进入栏目审稿。在栏目审稿中,文章会根据选题的不同进行分类,交由不同领域的编辑进行审查、整合等,最后走向正式出版。


刘海龙提出,在日常的投稿外还有专题策划。专题策划会在每期期刊上集中探讨一些较为重要的现象或理论问题。如“帝吧出征”、“电子游戏”、“社交媒体隐私”“网络直播”等,这些专题具有话题上的新颖性和研究上的引领性,能够反应一定的研究新风向。刘海龙老师认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实践变化是非常迅速的,同时新闻传播的理论也在不断跟进和发展,因此对于范式的研究,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既有的领域内进行耕耘,而是要勇于关注新颖的话题内容与现象,通过这些不成熟的话题为研究带来新机。


专题策划依照其组稿方式的不同分为编辑部组稿、作者组稿和系统选稿。编辑部组稿:编辑部组稿具有较强的指导力,在编辑部内对选题进行策划并组稿,但在当下的编辑出版环境中,由于能力与资源的限制,现在已很少有编辑部组稿了。作者组稿:作者组稿即编辑部邀请兴趣相近的一些学者,通过研讨会或者是其他的方式产生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进行组稿。每个作者在文章中基于同一个文章核心进行不同的分工,在编辑部审理通过后则可以开始文章的撰写。流程上,作者组稿会比日常文章投递更节简、选题上也相对比较前沿。系统选稿:系统选稿方面则是由关注共同话题的作者组成,根据作者们的文章投递情况在系统中进行稿件的选取,这也是目前选稿采用较多的方法之一。


刘海龙在分享中提到,什么样的稿件是编辑们更希望看到的?总结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具有思想性与创新性的;从经验中归纳理论的;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强烈的;概念和理论创新的。在思想性与创新性上,刘海龙认为,不论是使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文章要具有其思想性的核心,通过研究一个局部的问题为其他领域提供启发。从经验中归纳理论则要求文章能够在经验中总结出新颖的部分,如理论的补足、新模型的构建等,研究要回归到现实问题,能够紧扣主题、解释我们的困惑,而不是简单的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思辨,尽量从现实中总结内容。在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强烈上,则要求我们应在研究中对二者进行明确。任何理论、研究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而是在不断的交流、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完善的。例如在别人的研究中发现不足,进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最后在概念和理论创新上,刘海龙老师强调,一篇优秀的稿件背后要有新的点的提出,例如提出了什么样的新概念或理论。文章不能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只证明了一个已有的概念,或者用一个已有的理论来进行解释,而是要在其中发现新的不同。


TOP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