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yd12399云顶集团» 资讯» 学术动态» [观点]冯刚、史宏月:思想价值引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研究

[观点]冯刚、史宏月:思想价值引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1]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积极呼应不断成长发展的社会,在时代与实践发展的进程中,转化优势的国家制度体系为优越的国家治理效能,形成全面性与优越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特色性与长效性相统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格局的渐进性过程。思想价值引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引领方向、凝聚共识、动员力量、优化协同的重要功能。因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继续凝练思想价值引领的时代要义,在“中国之治”中彰显思想价值引领的中国智慧,对于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价值引领深刻融入制度完善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保障。思想价值引领是完善制度和优化顶层设计的根基,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党的领导制度的完善过程,凝结于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深化过程,凸显于经济制度优化的发展进程,协同优化各项体制机制,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把握正确导向,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基础。因而,思想价值引领要始终深刻融入制度完善进程,推动建立全面性与优越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以“中国之制”优化“中国之治”,形成全面性与优越性相统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路。


1.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党的领导制度的完善过程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全过程、辐射各领域,发挥着基础与核心的作用。党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与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因而,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涵盖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提升,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学习、服务和创新能力提升等多个层面,这多个层面的完善和发展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思想价值引领。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内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独特智慧为核心的思想价值引领,在党的领导制度健全过程中,不断夯实党的领导根基,激发党的领导创新活力,整体性地提升党的领导水平。


贯穿于党的领导制度完善过程的思想价值引领,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概括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的深化认识与科学表达。“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3]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保持并更好发挥这一优势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制度的健全完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基础,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党的领导的制度健全过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党的自身建设、理论创新与发展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经验智慧融贯于党的领导全过程、各环节、各领域,始终强化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促进党的学习、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思想价值引领从领导核心的重点领域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根本方向,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始终保持政治清明、大局稳定。


2.思想价值引领凝结于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深化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始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内的治理现代化,是既反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是在充分肯定并尊重人民是历史“剧中人”与“剧作者”地位的基础上,深化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本质的过程,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深化发展也是推动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进步的重要内容。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与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体系,涵盖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多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中心地位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内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独特智慧为核心的思想价值引领,凝结于凸显人民价值地位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深化过程,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肯定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参与者和建设者的身份,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热情与活力,引导人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凝结于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深化过程的思想价值引领,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明智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验总结。“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 [4]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保持并更好发挥这一优势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实现适应性与优化性变革,就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重要参与者。要紧紧依靠人民来推动国家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就要不断发展人民民主,深化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思想价值引领凝结于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深化过程,就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和方法,结合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深化对人民的客观性、整体性、时代性和发展性认识,以优越的制度保障人民中心地位,以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人民头脑,以先进的价值观念凝聚人民共识,引导人民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实践,凝练升华人民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成果,形成实践发展与制度深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思想价值引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基础力量的角度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群众基础稳固、人力资源可靠、精神动力充足。


3.思想价值引领凸显于经济制度优化的发展进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基石,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物质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是协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科学进程,经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环节,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地包含经济治理现代化,深刻反映在经济制度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内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独特智慧为核心的思想价值引领,凸显于这一系列经济制度的建构与发展进程中,不断夯实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根基,提升经济制度与社会实践及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能力与弹性,激发经济制度优化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向反馈。


凸显于经济制度优化发展进程的思想价值引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深刻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坚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深化表达。“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5] 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保持并更好发挥这一优势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地要求推动经济治理现代化,在不断优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的进程中,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思想价值引领凸显于经济制度优化的发展进程,就是要在经济领域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体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性质的经济形态必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社会主义本质与共产主义未来于一身,经济上的公有制属性不容动摇,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必须长期坚持;同时,要结合对中国社会发展客观实践与时代发展客观要求的认识,尊重并利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坚持多种所有制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完善与社会主义制度完美融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进行积极反馈,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思想价值引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物质基础的角度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经济实力强大、物质力量雄厚。


二、思想价值引领深刻融入以文化人格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挖掘文化对人影响的深刻力量,推进以文化人格局,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价值引领是文化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力量,它深刻融入以文化人格局,凝聚文化内核,增强文化自信,支撑文化坚守,提升文化对人、对社会发展影响的质量与能量,塑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质大文化环境。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更要深刻融入思想价值引领,凝聚社会发展共识,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能量,增强文化发展的稳定性与深刻性,坚持文化发展的主流,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交互发展,形成开放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格局。


1.思想价值引领凝聚文化内核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上层建筑部分,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又以其相对独立性能动地影响着社会和人的发展。文化内核是凝结在文化内部的精粹部分,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性质与方向,影响着以文化人格局的价值属性。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对不断成长的社会的积极反馈,也是对发展着的人的需求的及时呼应,因而,凝聚文化内核,推动形成以文化人格局,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人的影响的持久性与深刻性,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推动形成有内涵、有深度的以文化人格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文化始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其内核深刻体现着人民属性与社会主义性质。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内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独特智慧为核心的思想价值引领,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魂骨,承载着文化发展的实践导向与时代要求,在凝聚文化内核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稳定性与长效性,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与期待,增强人们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信念。


凝聚文化内核的思想价值引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对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智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遵循。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以文化人格局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才资源不变质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6] 因而,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精神支撑,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思想价值引领凝聚文化内核,就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深刻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公民培养的内在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能够将个人发展需要与国家发展前途相结合的时代新人中的作用。思想价值引领不断提升以文化人格局的深度,夯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同思想基础,保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后备人才资源丰富。


2.思想价值引领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最基础和根本性的存在,只有不断培育和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才能以文化的感染力与渗透性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制度、理论、道路等各个方面的理解与认同,建构起有群体共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文化格局,并以此文化格局进一步“化”人。因此,增强文化自信是推进以文化人,建构国家治理现代化大文化格局,进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基础。文化自信源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认同,源自对世界发展大势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了解后的比较认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成长于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内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独特智慧为核心的思想价值引领,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认同的基点,凝聚着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思想共识,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理解,深化人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社会美好未来的认识与向往,提升人们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信心。


增强文化自信的思想价值引领,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共产主义必然实现信念的中国特色表达,是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智慧的共筑中国梦的深刻诠释。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7] 这里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和最终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最终体现在作为治理主体的人的现代化上,人的现代化的前提与要义集中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凝聚中华儿女情感认同,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积淀,展示中华民族未来走向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使命和前途。推动形成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导向的以文化人格局,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始终坚持正确路径的方向指南。思想价值引领增强文化自信,就是在打通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与符合时代发展的世界性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凸显中华民族文化的涵养与气派,增进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与价值认同,而且充分尊重并展示世界各国文化,在国际比较中增进人民对中国特色文化的比较认同,并进一步融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符合时代发展的世界性文化的价值共识,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视野,以传承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姿态发挥提升中华文化质量、提升人民文化自信的作用。要不断提升以文化人格局的高度,坚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同理想信念,拓宽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世界眼光与全球格局。


3.思想价值引领支撑文化坚守


中国特色以文化人格局不仅要有科学文化内核的深度,也要有能够激发并强化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高度,还要有让人民群众自觉与文化坚守相融的温度。文化坚守是人民群众在认同吸收中华文化内核、不断提升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自觉传承、维护并不断创新发展中华文化的动态性过程。文化坚守是以文化人之“文”与“人”的辩证统一,文化的科学内核、深刻内涵等与人的美好期待、精神追求等相契合,人由被动地被文化感染转变为主动地传承、维护、发展文化,坚守文化中使之自信的部分,文“化”人与人“化”文统一于人们坚守文化的过程中。以文化人格局的高级形态通过人们的文化坚守显现出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文化格局也在人们的文化坚守中实现适应性超越与优化性变革。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内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独特智慧为核心的思想价值引领,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守的核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道德精华与精神瑰宝,在支撑文化坚守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和美德的感知与吸收,深化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和时代精神的认同与内化,增强人们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韧性。


支撑文化坚守的思想价值引领,是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智慧,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练表达,是对中国特色立德树人思想的高度概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与个人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精神武器。“立德树人,树的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 重视提升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全程全方位全领域贯穿立德树人思想,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是建构以文化人格局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德性工程。思想价值引领支撑文化坚守,就是以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与道德价值体系为引领,在实践中引导人们对不同类别的文化加以甄别和区分,以正确的道德判断为基准,选择符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精粹的文化加以传承、维护、弘扬和创新发展,坚守文化的道德底线,传承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拉紧联系国家、社会与个人的精神纽带,始终维护以文化人的质量和水准,为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文化格局清风正气,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凝神聚气。思想价值引领要不断提升以文化人格局的温度,夯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同道德基础,筑牢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精神支柱。


三、思想价值引领深刻融入中国道路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前途,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就要在中国道路发展进程中深刻融入思想价值引领,以思想价值引领凝聚中国道路选择共识,鼓励人民自觉投身中国道路发展共建,深化中国道路与世界发展的共通共融,进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光明未来,开辟特色性与长效性相统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


1.思想价值引领凝聚中国道路选择共识


历史和实践证明,道路是关系事业成败的关键要素。“探寻和解决社会实践‘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发现变革现实世界的正确方向,进而从实际出发,找到社会实践能够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最终胜利到达目的地的正确道路。” [9] 这样就涉及一个道路选择的问题。因而,凝聚中国道路选择共识不仅关系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走向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途命运,也关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动员效果。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形态与正确路径。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内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独特智慧为核心的思想价值引领,深刻融入中国道路发展过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逻辑中,凝聚中国道路选择共识,引导人民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在中国大地开展社会主义实践,开辟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局面奠定总基调。


凝聚中国道路选择共识的思想价值引领,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论断的透彻认识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充分信任,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系统把握与深刻总结。走何种道路、由谁带领、如何行动等一系列问题都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布局与发展走向。“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10] 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保持并更好发挥这一优势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凝聚中国道路选择共识是调动各方积极性,聚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方力量的重要保障。思想价值引领凝聚中国道路选择共识,就是引导人民充分认识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建设共产主义美好未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走向光明前途的核心力量,提升对党的信任与支持力度,拥护党的领导以共建人民美好生活;系统把握人民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对人民主体性的价值认同,自觉发挥主体能动性以推动形成集体发力、协同共治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格局。


2.思想价值引领激励人民投身中国道路发展共建


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沿循这条道路谋求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与共产主义理想还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于中国道路的发展共建。中国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总命题,中国道路发展源自人民的自觉共建,中国道路发展共建的实践形态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形态,由共建到共治、共享,形成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优化协同,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想形态。中国道路不是静态的路线图,而是动态的行程线,人民群众是行程线上的主力军。激发人民群众自觉投身于道路共建的具体实践,在实践发展中不断验证道路的正确性与先进性,并通过验证的积极反馈进一步巩固人民的共建自觉与热情,是沿循中国道路发展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内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独特智慧为核心的思想价值引领,深刻融入中国道路发展过程,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现实的矛盾,激发群众投身中国道路共建的内生动力,激励人民群众自觉将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筑牢全体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沿循中国道路发展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夯实群众基础。


鼓励人民群众投身中国道路发展共建的思想价值引领,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前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的全面认识与凝练表达。中国道路发展的高级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与物质生产极大丰富,而这个高级阶段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1] 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保持并更好发挥这一优势,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鼓励人民群众投身中国道路发展共建就要以民族平等为基础,筑牢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共同团结奋斗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价值引领鼓励人民群众投身中国道路发展共建,就是引导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物质生产极大丰富与共同富裕是共享美好生活的物质前提,自觉投身物质财富生产与筑牢共建共享意识同样重要,不仅要形成劳动与创造自觉,也要正确处理好与他人关系,团结协作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引导人民群众深刻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构和谐稳定的社会系统,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联动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形成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3.思想价值引领深化中国道路与世界发展共融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脱离世界环境,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是孤立存在的。中国道路发展既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特色发展,也是能与世界发展共融的共性发展。中国道路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共通共融,是形成开放性国家治理现代化格局的必然,也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长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12] 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意义。与世界发展共融,既吸收国家治理的世界性优秀文明成果,又充分展示“中国之治”的东方智慧。深化中国道路与世界发展共融,对于拓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世界眼光,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世界影响意义重大。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内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独特智慧为核心的思想价值引领,深刻融入中国道路发展过程,强化中国道路发展独立自主本色的同时,拓展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共赢发展的思路,以“中国之治”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营造和谐良好的国际环境。


深化中国道路与世界发展共融的思想价值引领,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深化认识,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延伸表达。“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 [13] 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保持并更好发挥这一优势,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独立自主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本土底色,对外开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世界发展相连的重要契机,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在构建积极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环境,又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遵循。思想价值引领深化中国道路与世界发展共融,就是在保持中国道路特色、坚持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引导人民深刻理解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发展的交融关系、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关系、中国利益与世界各国利益的互惠关系,增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引导人民深刻理解中国未来与世界未来发展的统一性,理解中国道路目的地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形态的一致性,增进中国道路发展的实践认同,以认同促行动,推动形成全球格局与民族特色相统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格局,促进“中国之治”与全球治理的共通共融。


参考文献:

[1][3][4][5][10][11][1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9-11-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8]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4.

[9]李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6.

[1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7.


TOP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