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yd12399云顶集团» 资讯» 学术动态» [论坛]第二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青年学者论坛召开

[论坛]第二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青年学者论坛召开

5月28日下午,以“AI时代 数字化与青少年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平行论坛五:“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模式,邀请各大院校青年学者共同探讨青少年在互联网中的发展问题。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互联网法院、半月谈杂志社、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共同承办。

“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邀请来自国际国内多所院校青年学者集智聚力,共同探讨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趋势,为青少年发展工作建言献策。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闫文捷担任论坛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修利超担任论坛主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术期刊部主任、《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杨守建和北京联合大学网络素养教育中心主任、教授、《网络素养研究》主编杭孝平担任论坛点评嘉宾。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庆阳实验学校、太原师范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青年学者在论坛上就未成年人信息保护、青少年游戏沉迷、中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社交容貌焦虑等多个方面进行论文展示,共同探讨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议题。


闫文捷在发言中指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20世界青年报告》,全球共有18亿年龄在10-24岁的青年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6%。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毫无疑问,缺少青少人的参与,时代进步的目标无法实现。互联网为青年人释放潜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为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一些巨大挑战。他表示,青年学者论坛秉持着推动领域发展的初衷,希望能为优秀的青年思想者、观察者、研究者和创新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聚集的平台,为推动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贡献学界的洞见和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闫文捷致辞


在论文展示环节,与会青年学者围绕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的主题,就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


北京师范大学庆阳实验学校教师梁庭嘉展示论文《基于人工智能的python编程课程改进:提高中学生应用AI的能力》,探讨了将传统的Python编程课程改进为人工智能课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他提出,课程改进需要强化Python基础知识、导入人工智能概念、教授相关库和工具,以及采用流行的AI工具作为项目式教学案例,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庆阳实验学校教师梁庭嘉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李玮展示论文《媒介生态学视域下互联网未成年人信息保护困境与对策研究》,认为数字化时代下应当从媒介生态学视角出发,对媒介与人、媒介与媒介、媒介与社会维度分层,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路径进行完善和调整,实现人性化、法制化、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建构。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李玮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院)副主任胡玉宁展示论文《从数字代沟走向代际弥合:青少年游戏沉迷与亲职教育》,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家庭代际间在信息获取、利用和再生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技术和精神接入沟、功能使用沟、知识生产沟组成的“数字代沟”进一步加剧,成为导致青少年群体游戏沉迷的家庭系统因素。她提出,应当从国家、区校、个人层面推进和开展亲职教育,为破解青少年游戏沉迷之困寻得创新良方。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院)副主任胡玉宁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姚俊臣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蒋宇楼分享论文《互构、互信与互驯:都市青年智能手环实践研究》,根据对都市青年智能手环的实践考察发现,用户与智能手环经互构、互信和互驯三个阶段完成深度勾连。汇报指出,未来智能手环实践的基本逻辑应坚持“以人为本”。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姚俊臣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陈肯展示论文《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中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现实处境与实践进路》,研究认为中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整体情况较好,但同时存在学习意识相对较弱的情况;性别、网络技能、入网动机成为中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差异的关键指征;多主体共同作用是提升中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核心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陈肯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王美力展示论文《大学生网络素养对信息焦虑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在网络素养的六个维度中,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对大学生的信息焦虑程度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能力、网络价值认知与行为能力则对大学生群体的信息焦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王美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王滆洱展示论文《青少年社交媒体暴露及社交容貌焦虑文献综述》,着重理清青少年媒介接触、社交容貌焦虑和饮食障碍倾向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探讨媒介健康素养的发展,并预测它是否能起到缓解青少年因媒介接触引起的心理问题的作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王滆洱


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丁香与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樊广宽分享论文《新媒体语境下代际冲突的媒介呈现与伦理变迁》,提出数字化代际冲突中代际之间的互动呈现出“年轻世代得权,年长世代去权”的基本格局,年轻世代通过设置身份、话语和道德价值观藩篱来区隔、排斥年长世代,而年长世代在互联网场域中则面临着缺席失语以及被“他者”表达和书写的被动境地。“长者本位”的传统伦理观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濒临破产,年轻世代的平权意识不断增强。


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丁香线上汇报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方涛展示论文《青年的社交媒体容貌信息接触与回避:性别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容貌信息卷入度中介信息接触与容貌焦虑,焦虑中介卷入度与回避行为。性别作为调节变量,女性显著增强了容貌信息卷入度与焦虑的正向预测关系,却削弱了卷入度与回避行为的正向预测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方涛线上汇报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石国旭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杨静分享论文《科幻动画对青少年科学意识的建构》,研究发现科幻动画对于青少年来说作为一种消遣和放松的方式,在科学知识学习和吸收方面存在积极影响;同时他们对于科学动画在意识层面具备思辨意识和反思行为,可被描述为是理性基础之上的积极和保守。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石国旭线上汇报


本次论坛点评专家杨守建、杭孝平就汇报的每篇论文进行具体点评,从论文的学术和现实层面提出宝贵的意见。杨守建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强调实证科学化,所表达的观点要有实证数据、实证资料的支持。杭孝平指出,不同概念的语境不同,用哪个词准确地表达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术期刊部主任、《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杨守建


北京联合大学网络素养教育中心主任、教授、《网络素养研究》主编杭孝平


最后,论坛主持人修利超就各位嘉宾的到来和对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论坛的支持表示感谢。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修利超

TOP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