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yd12399云顶集团» 资讯» 头条关注» 【民生周刊】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四有”好老师

【民生周刊】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四有”好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学校12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下一站,梦想。”今年的毕业季,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发出了“木铎青春号”,毕业生们奔赴全国各地。


离校之前,他们在校园里拍照留念,矗立在学校东南门附近的校训碑是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对于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每个学生都很熟悉,并且在学习中逐步理解其深意。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师大看望教师学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在同学校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北京师范大学是百年名校,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师范教育高等学府,学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十分精练地诠释了“师范”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百年学府,再启新程。近年来,北师大聚焦“四有”好老师培养,实施了“优师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等,为各地输送了一批批优秀教师,服务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


尊师重教的风尚也在全国越来越浓厚,教师日益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北师大实施了“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支持各地师范院校发展,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助力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


思政大课堂,点燃理想信念


“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学生们成长的环境在变,他们讨论的话题也在变。”在北师大做了十多年的辅导员及思政课教师之后,高超深有感慨。


有些新生入校的时候很迷惘,辅导员会跟他们谈心。“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他们树立理想信念,规划职业生涯非常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任雅才说。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考察并与师生代表座谈,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作为教师代表参加。她记得,总书记对教师提出四点要求,第一就是要有理想信念。


“未来让有信仰的人去讲信仰,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北师大党委书记程建平说,北师大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着眼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十年、二十年之后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的高素质教师和各行业领军人才。


学校推动了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身边的思政课”和“行走在祖国大地的思政课”。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既“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对于怎么上好思政课,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费了很多心思集体备课,学校还选聘了哲学、教育等学科专家参与思政课教学。高超承担了本科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她说,“现在的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不是你讲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他们会提出很多问题。我们要把最新的思想融入课堂里,把理论讲透彻。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要敢于并善于做国际比较。”


她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要让学生更爱听思政课,还得了解学生关注什么问题,有哪些疑惑。2016年,她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明德滋兰”思想引领工作室,通过发放问卷、举办午餐会,捕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背后需求,为宣讲员宣讲、辅导员工作、思政课教师教学提供有效参考。通过“木铎思享”网络平台,推出了“你想要怎样的生活”“爱国那些事”等微课堂,延展思政课教学。“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要有意识地回应一些网络热点问题,也要用好网络载体,做好网络思政教育。”高超说。


学校还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帮助更多学校的教师讲好思政课,用好校园阵地。


“做一个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包括了对我们国家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你们要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的理想,还要树立一个理想,就是忠实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北师大2023届赴基层任教毕业生岗前公益培训上,面对将走上三尺讲台的毕业生,94岁的资深教授顾明远谆谆教诲,“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责任重大。你们要用自己的精神魅力、人格魅力、知识魅力去影响学生。”


北师大教学楼


育“人师”,铸“师魂”


今年毕业的北师大公费师范生获得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师魂》,这是北师大资深教授林崇德著的书,凝聚了他从教以来对师德的感悟。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林崇德说。从教近60年来,他是师德教育的研究者,也是高尚师德的践行者,曾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师德模范教师”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在林崇德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为新时代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加强师德建设,他认为一方面要遵守底线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倡导崇高师德,因为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伟大事业。


对于师德的培养,他强调言传身教。比如,他从不收在读学生任何礼物,但只要学生有困难,他会尽可能给予帮助。获得2021年度杰出教学奖后,他把100万元奖金捐赠给北师大教育基金会,用来激励对基础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的师范院校的老师。


“学校把师德涵养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北师大副校长汪明说,“希望未来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去传承教育的理念,去教书育人的时候,他们自身为人师表的师德素养能够影响他们的学生。”


2021年9月,北师大迎来了首批“优师计划”学生,这些学生是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定向培养的师资。“优师计划”的培养方案与公费师范生一致,超越常规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践行教师“养成教育”。比如,通过“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模块课程,培养教师职业理想与道德情操;从大一开始观摩基础教育改革前沿成果,培养适应教育变革意识;将“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课程和乐育讲坛贯穿大学四年的培养,通过邀请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对师范生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名师的人生追求,领会教师职业精神。


北师大珠海校区开展“学院+书院”双院制协同育人,学院主要负责教学工作,书院主要负责育人工作,学院和书院通力协作实现师范生第一和第二课堂的整体设计和实施。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等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学院和书院不仅注重我们的专业课程学习,还组织了很多特色研究、道德实践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北师大弘文书院优师计划定向就业师范生刘家辉说。


2022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中提出,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收到回信那天,我们都很激动,这是对学校的一种激励。”程建平说。这是总书记继2014年考察北师大、2015年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后,对北师大人的又一次鼓励、再一次动员。2023年,学校“优师计划”的招生规模增加到800人,加上之前已经启动的“启航计划”,力保给每一个脱贫县输送一名优秀毕业生。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临沧市,我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帮助家乡的孩子实现理想,也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刘家辉说。


涵养扎实学识,强“师能”


在岗前培训及毕业典礼结束之后,北师大化学学院2019级公费师范生钟海英便收拾行囊,回到自己的家乡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成为赣县一名中学教师。


刚入校时,钟海英并不是公费师范生,但在学习了一门门关于化学、关于教学的专业课之后,她想要成为教师的想法愈加强烈,于是在大二提交了申请,转成公费师范生。


她还记得教育实训课上,老师介绍了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学习模式。“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回想我的中小学,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如果能够把这种先进的教育方法带回家乡,该有多好啊!”钟海英说。


在毕业季面临就业选择的时候,钟海英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经过4年的学习,她对自己的从教之路充满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9年来,为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北师大积极探索实施“强师工程”,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推进六大计划,形成从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教育质量监测诊断、奖励的系统性改革举措。


北师大有12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以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北师大进一步完善多学科支撑的教师教育体系。学校坚持教师教育优先,充分发挥其他学科对教师教育的助推作用,形成全校所有学科共同支撑教师教育的办学格局。


对师范生的培养,北师大从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职业素养教育三个维度确定培养方案,制定了各有侧重又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比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四门教师素养类通识必修课,让每名学子都打上“师范”烙印。


对于教师来说,光有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过硬的课堂教学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实践锻炼中形成。北师大从大一到大四全学段合理安排学生参与教育实习实践环节,让学生从入学开始逐步了解教师职业、熟悉不同的基础教育教学环境、锻炼教学能力。


北师大推出了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模式。一方面让师范生利用寒暑假以支教、教育调研等方式到边远地区实习,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发达地区省市示范校实习,“这样我们的师范生既能了解偏远地区的教育实际,也能了解发达地区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技术。”汪明说。


此外,北师大坚持“研习”。让学生总结在实习中看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带到学校和老师一起研究,在科研的训练中学会主动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能力。


2020年,北师大开始实施“启航计划”,奖励赴基层任教的毕业生,并组建导师团,为这些毕业生开展职后培训。


“我们对学生是‘扶上马、送一程、服务终身’。”程建平说,学校以线上线下培训结合的方式继续支持这些毕业生。比如,不会当班主任怎么办?学校邀请基础教育一线的优秀班主任来讲课。


程建平表示,今年暑假学校将邀请到脱贫县任教的毕业生回来,开展职业发展沙龙,跟专家、优秀教师一起进行交流。同时,学校会设置一批关于基础教育的课题,让这些毕业生边教学边思考,保持研究不断线。


钟海英入选了今年的“启航计划”,获得了10万元的专项奖励。但更让她兴奋的是,毕业后学校还提供一系列支持。一年之后,她还可以再次回到校园,攻读在职教育硕士。“我相信,在‘启航计划’支持下,我会不断成长,最终成为‘四有’好老师。”


北师大运动会


严慈相济,用爱培育爱


教育的方法有千万种,但最让人动容的还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老师教过的知识可能会被忘却,但老师为学生付出的感情却会被铭记。


任雅才记得,在习近平总书记同北师大师生代表的座谈会上,她汇报的主题是做大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走上辅导员工作岗位以来,任雅才一直是用真情、真心、真诚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她被评为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她非常珍视学生颁给她的 “最佳大伙伴奖”。


在她看来,北师大的很多学生是未来的教师,要用爱去培育、激发他们的“仁爱之心”。任雅才所带的本科班级每学期都会拍摄班级合影,合影的时候每个学生的站位不变。几个学期下来,就会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比如,大一寒假结束,大家都还穿着色彩艳丽的棉服,到了大四的寒假拍照,他们就身着灰白色系的职业装了。在大学的4年中,拍照也变成了一种仪式,让学生跟老师有了一种情感连接。


“很多同学毕业后想要以前的照片了,会到我这里来找。”任雅才说,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照片都还存在她的电脑里。


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任雅才会留心观察学生,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给予不同支持。比如,对活泼外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她会给他们推荐更多实践锻炼的平台。对于内向腼腆、不善言辞的学生,她会给他们创造一些走出自我、挑战更多可能的机会。


“教好学生需要一个感情基础,没有一颗仁爱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感情基础,也就不可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林崇德说。


他强调严慈相结合,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光有爱没有严,就是溺爱。光有严没有爱,就是空洞的说教。”


林崇德爱学生,他关心学生的发展平台,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他也关心学生的经济状况,为他们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他还关心学生的家人,乃至他们孩子的成长。


“老师要做的不是盯着学生的成绩,而是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从细微处爱他们。”林崇德说。


在该“严”的地方,林崇德也绝不含糊。他从来不放过任何不合格的论文。他有一位博士生,学了6年,毕业论文改到第23稿才通过,最后这位学生问:“我是不是您最笨的学生?”林崇德告诉他:“不是,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你懂得什么叫规则,什么叫严谨。”后来这位学生到了一所高校任教,成了这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心理学素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读懂学生。北师大是中国心理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时,来到心理学院,走进团队行为、学习困难评估、学习能力提升等实验室,仔细观看科学仪器上显示的参试者脑电波等图像和数据,了解学校心理学科发展以及在灾后心理重建、航天员选拔、南极科考等领域转化运用心理学的情况。


近年来,北师大依托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在探索青少年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科学规律、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和障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北师大为学生开设了多门心理健康类课程,支持乐教适教的未来卓越教师的培养。


协同提质,培育更多“四有”好老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时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作为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北师大为全国各地培养、提升、输送了一批批高水平教师。但一校之力远远不够,北师大提出建立师范教育联盟,教育部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


由北师大牵头的组团包括安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省属师范院校,也包括青海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阿坝师范学院等薄弱院校。


“我们对每个师范院校的支持方式都不一样,是一校一策。”程建平说,比如,在青海师范大学,北师大支持学校建立了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以联合科研的方式带动学校的发展。在北师大的支持下,青海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证通过率由20%左右提升至现在的70%左右。


“这个计划不是封闭的,未来还将继续扩展。”程建平说,“在互助合作中,每个学校都是受益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好老师。”




原文链接:http://www.msweekly.com/mobile/show.html?id=146652


TOP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