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蕴涵。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内在支撑,以真挚的为民情怀为价值指向,以多种优秀文化为理论滋养。在学习和贯彻过程中,我们要科学把握这些深刻理论蕴涵。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在方法论层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重大判断不是主观臆造,它源于现实而又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国民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持续增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得到切实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的客观判断,同时也是对我国国情的客观把握,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充分展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是矛盾学说的关键,也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着剧烈而又深刻的变化,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不断涌现,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必要的回应。因此,掌握矛盾分析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成为我们党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不仅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般性指导,同时又结合时代特征、国家发展、世界大势,体现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具体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辩证关系,蕴涵着深刻的唯物辩证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认识,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
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国内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复杂,等等。面对这些困难与挑战,共产党人急需在理论上、思想上、认识上进行创新,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可以说,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挑战,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现实驱动力。
其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的认识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离不开实践创造出来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造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伟大革命的实践探索,为形成和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可能。
最后,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积极探索,得益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正反经验的总结与完善,是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提升的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科学认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也正是这一科学发展过程,最终使其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科学行动指南。
以深厚历史底蕴为内在支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承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优秀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这些文化基因,展现着这些文化标识,创新并发展着它们的时代蕴涵。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继承并发展着“民本”“自然”“法治”“仁义”“兼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基因熔铸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并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检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个科学定位具有丰富历史蕴涵,既展现了这一战略思想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一脉相承的关系,又体现了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特征,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一方面,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精髓。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在这些成果当中,无不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不展现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理论品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一步坚持和深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理论品质,创造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指导。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人类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继承,同时也是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以真挚为民情怀为价值指向
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品格。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其指导思想无不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取向和重要旨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指向。
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人民共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重要旨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必须关注现实的、具体的人民群众,关切他们的劳动生产与生活实际。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了人民。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起,为人民谋利益、帮助人民获得自由解放、促进人民全面发展就成为共产党的重要价值指引和行动指南,共产党人无时无刻不在为了实现人民的发展而奋斗。这既是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指向,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项伟大实践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使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大势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于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判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的科学把握,同时也是对人民群众现实需求和价值关切的积极回应,它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致力于解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问题。
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共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共享理念到精准扶贫实践,从社会主义矛盾变化到制订民生领域具体战略,其中都展现着人民共享的重要价值指向,这也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价值追求。
以多种优秀文化为理论滋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定群体对自身文化的科学、深入、全面的理解,这种理解和认知源自文化生成主体对自身文化的准确把握以及通过对比其他文化而生成的更为深入的文化认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吸纳了多方面文化滋养。
首先,吸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儒家尚“仁义”、道家崇“自然”、墨家讲“兼爱”、法家倡“法治”,各种流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百家争鸣、和而不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均具有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其次,吸纳了革命文化滋养。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优秀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不畏艰险的勇气、甘于奉献的义气、宁折不弯的骨气、勇于开拓的豪气和奋发图强的志气,刻画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朽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融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成为它生成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科学指引。
最后,吸纳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同时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论指引,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中,沿着科学的方向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厚理论蕴涵,从不同维度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之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魂。正确把握这些理论蕴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进一步增强我们学习、领会和践行这一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实效性,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迈向新高度。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VEA17000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