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yd12399云顶集团» 资讯» 师大人物» 李渊:在成长的路上

李渊:在成长的路上

这是一个尊师重教奋力传承师范精神的北师大故事。


20190301155140793360201991.jpg


李渊,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古史比较,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以上4项,参与的“比较视野下史学理论与西方史学史的研究与教学”课程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这是他在北师大任教的第1945天。


简短的采访,让我们对李渊的谦逊印象深刻。不论是这次青教赛还是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李渊的讲述中都满含对前辈、对同事的帮助与支持的感激之情。


青教赛: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


谈及为什么参加青教赛,李渊提到一方面青教赛是学校举办的活动,符合时间、年限要求的老师都应该参加并予以支持。另一方面,青教赛的最大意义是可以带给青年教师思考,帮助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的总结与反思。对于此次参赛获得一等奖,李渊表示,很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的机会,也很感谢诸多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比赛中评委老师的中肯意见,这些都是他继续努力的推动力。


无论是教学的内容建设,还是内容的展示过程,抑或是教学态度,都让李渊受益匪浅。李渊提到,对教学内容建设而言,讲授内容需反映学术前沿,体现教师对此问题的思考,这对大学课堂尤为关键,也是教师应努力的方向;对内容的展示过程而言,无论是十五分钟的比赛,还是三节课的日常教学,想让同学们耐心听完,就应尽快抛出自己的核心问题,引起大家的兴趣,而提出的问题最好与之前授课知识相联系,以体现课程的连续性、逻辑性;其中知识点的展开应该是逐次的、层层递进的。而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则应真正热爱教学活动,且对所讲授的内容充满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被吸引到教学中来。这不仅仅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养,也是对于即将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而言,培养他们教育情感的重要手段。


20190301155140798397006451.jpg


恩师:心中的标杆与前进的动力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李渊坦言,自己一路走来受到很多老师的点拨,恩师们的精神至今久久不能忘怀。历史学科是一门颇具传统的学科,在师大尤为甚之,很多老先生对历史学科的传承与发展都做了很大贡献。李渊着重谈到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我深刻记得,我的研究生导师易宁老师在临终前,很多事情都已记不太清楚,但就记得我在院里工作,有一门课是和我合上的。在病床上见到就两句话,没有一句私话。他说,‘李渊啊,上好这门课。把院里安排的工作做好。’”时至今日,李渊在回忆这一段情景时,还不免哽咽。老师临终前的这一番话让李渊深知肩上之责任。“可以说,现在给学生们上课,做院里的工作,包括自己平时的科研,都是带着浓厚的感情的,丝毫不敢忘记易宁老师对我的嘱托,也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不辜负导师对我的期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李渊提到,目前的些许成就和诸多感悟很多得益于当时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刘家和先生,自己不过是一直在不断努力学习各位先贤和前辈的治学精神。在刚开始参加教学工作时,李渊存在讲授的课程与科研的兴趣不完全一致,不知道如何权衡二者之间关系的迷惘。当带着这样的疑惑请教刘家和先生时,先生以亲身经历的教导使李渊豁然开朗。刘家和先生回忆,年轻的自己同样具有这样的困扰,当时的老系主任白寿彝先生就教育:要记住从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捞一把”,每个教学活动对教师的研究、对教师的发展都是极其有用、有帮助的过程。这个“捞”不是捞取利益,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新的方法并掌握新的知识,不断地去提高自己。师范精神的有力传承使得当时点拨刘家和先生的一席话,时隔多年,再次点拨了李渊。


20190301155140804813409480.jpg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是老一辈学者的精神写照,也是新一代教师的奋斗方向。刘先生90岁时,依然笔耕不辍,不管贡献多大,从来没有说躺在功劳簿内,一直致力于学术界,不断地超越自己。李渊表示,遇见刘家和先生是自己的幸运,自始至终,都持续地告诫自己:向前辈学习,从不停歇努力的脚步,保持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


教学:带着感情上好每一节课


教学是执教生涯的永恒命题。《外国史学史》开课伊始,由易宁老师和李渊共同担任授课教师。于李渊而言,教授这门课不仅怀揣对学生负责的热忱,也有不负老师之托的信念。


2013年李渊开始在北师大做师资博士后,这是他教师职业生涯的开端。从那时起,李渊就不断总结教师经验,厚积薄发。教学五年来,李渊一直注重学生的听课体验,倾听学生的声音。“每学期课程结束后,我都会一条一条地看学生在系统里写给我的评语。说实话,这些评语对我帮助也很大。”李渊举例道,最初上课时,一些学生指出来,我说话虽然清晰,但是语速略快。“自我反思,确实存在该方面的问题,语速快可能导致对某些知识点不熟悉的学生,没办法记全笔记。语速向下降也是考虑到学生可听的更明白,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正是李渊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得以让学生在《外国史学史》课上驰骋在思想的原野,享受听觉的盛宴。曾经上过这门课的学生冉博文表示:“《外国史学史》课程内容繁复,线索纷杂,涉及大量史家、史著和史学流派。在教材与核心文本的基础上,李渊老师不仅从既有成果入手,为我们厘清西方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还结合自身的史学实践,介绍国际学术界的前沿话题。老师流畅而清晰的表达当然源于其扎实的学识和对所讲授内容的熟悉,也源于每一次课前的精心准备。《外国史学史》课程使得我有机会与学术史对话,这样的对话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更是启发性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李渊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又一要求。回顾五年来教学工作,李渊坦言,万事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教学更是如此,它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过程。五年前,三尺讲台站着的是那个略显青涩、略微紧张的李渊;五年后,讲台上站着的则是敢于挑战自我,并在青教赛中脱颖而出的李渊,是临场应变能力、上课技巧逐步提升的李渊。成长中的李渊始终铭记,教学需要不断对知识点和知识结构进行总结与反思,第一年讲课结束后或许觉得不错,但在第二年,一方面由于新的科研成果的出现,现状已经发生了变化,旧的教学内容已然不符合学术前沿;另一方面,重新思考学生兴趣点与教学方式等问题的逻辑关系,本身就意味着改进的开始,每次着实都会迸发新的变化。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师大工作的五年时间里,于李渊而言,每一年都在变化,每一年亦都在成长。


寄语青年学子:大学是最宝贵的学习阶段,愿同学们在学期间,能够尽早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




TOP
Baidu
sogou